王锋军
1995
2012-05-18 14:41
毛毛虫突破厚厚的茧化身为绚丽的蝴蝶,叫做破茧成蝶。但是要得到这份绚烂,必须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地努力,是汗水与泪水交织的结晶,是她重获新生必经的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次创业。如何让企业走的更远,走的更坚实。鸿瑞集团与众多民营企业一样都面临着一次蜕变的抉择。而在这个破茧成蝶的改造过程中,阵痛在所难免,形形色色的矛盾也随之浮出水面。近期发生的打人事件,恰恰是众多矛盾的一个集中表现,而这个事件更值得引起我们深思的是“人治”管理距职业化管理还有多远。
企业之间最大的差别,从根本上讲就是职业化的差别。职业化不是单纯的企业外表形象,它的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要像个做事的样子,对你所做的事内不内行,知识丰富不丰富,技能好不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看起来像那一行的人,有没有这一行要求的基本素质;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就是用心把事情做到完美,认真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就是对个人职业品牌信誉的坚持。
民营企业的职业化改造能否成功,首先在于企业所有者的态度。从董事长对事件的处理,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公司管理层对企业进行改造的决心与意志。只有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科学化的管理,才能使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力,打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真正的蜕变,破茧成蝶。
其次,在于观念的改造。在经营上从以利润为第一要素,向以社会责任、企业伦理为前提下的利润法则转变;在文化上从领导意识,向企业意识的转变;在管理上从个体决策,向规则决策的转变。最终达成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塑。
第三,在于管理体系的改造。民营企业在原始积累阶段,以利润为核心,一切的经营活动均围绕这个核心进行,从而造成企业成长要素的不均衡性,导致企业综合实力的下降,以至于导致发展的持续性降低,抗风险力降低。要使企业的成长要素达到均衡,保持可持续发展力,需要在健全的体系下运行,四个体系建设的完善,是保证企业运营秩序的必要条件,即:行政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监察体系。
第四,在于管理规则的改造,在以往的管理中,“人治”的成分占管理的主导地位,而在新的管理体制中“规则”占主导地位。从长久以来粗放型的管理向规则化、流程化的精细化管理转变。在管理规则的改造中其核心在于,不因某一人的存在与否而改变企业运行流程,管理规则本身具备学习性与可复制性。
最后考虑到企业观念改造、体系改造、规则改造与企业能力的一个适配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围绕企业战略进行阶段性分解;并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逐步的推进,通过“拐大弯”来达成自己的职业化改造。